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集合八篇)
时间:2025-06-06 作者:开篇网相关推荐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
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鼻腔:鼻毛:过滤空气;黏液:润湿空气;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有会厌软骨和声带。会厌软骨,呼吸时打开,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食道;声带通过振动可发音。
气管和支气管:内部有纤毛,纤毛上面覆盖着黏液,黏液可以粘附灰尘和细菌,随着纤毛的摆动,将粘着灰尘和细菌黏液推向咽部,形成痰。
呼吸道: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呼吸系统: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①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②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③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呼吸的实质:肌缩胸扩氧气来,肌张胸缩废气去。
吸气:呼吸肌收缩(膈肌下降)、胸廓增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进入肺部。
呼气:呼吸肌舒张(膈肌上升)、胸廓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排出肺部。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2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拿与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3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植物细胞:擦→滴→撕→展→盖→染→吸
(2)动物细胞:擦→滴→刮→涂→盖→染→吸
4.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或: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2)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呼吸的全过程: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6.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 门
7.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8.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9.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正立的像
10.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3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2、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3、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4、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5、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6、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7、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8、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9、合成物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10、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平衡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11、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12、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顺序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13、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的细胞器有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14、膜结构之间的联系;直接联系;内质网向内与外层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代谢旺盛时,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以同样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细胞膜融合。
15、与细胞渗透吸水能力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液泡。
16、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17、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4
1.动物的呼吸
(1)蚯蚓主要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2)草履虫主要靠表膜呼吸;
(3)蝗虫的呼吸部位在胸部、腹部,而不是头部;呼吸器官是气管而非气门;
(4)青蛙主要靠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5)鸟类是双重呼吸,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气囊具有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的功能;
(6)鱼类主要用鳃呼吸,软体动物多用鳃呼吸。
2.①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②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目的: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3.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眼球前后径过长,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小,眼球前后径过短,配戴凸透镜。观察由远到近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前后径变长。
4.尿的形成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使得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的是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所以尿液中不含有葡糖糖,而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且尿素和无机盐的浓度增加。
5.特殊血管内的血液: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肾静脉内流含氮废物最少,或尿素含量最少的静脉血;从小肠出来的血液是营养物质含量最多的静脉血。
6.(1)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一输卵管;
(2)胚胎发育的场所一子宫;
(3)产生卵细胞的结构一卵巢;
(4)生态系统一般都由四种成分组成,而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了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生命的起点一受精卵;
(6)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一胎盘;
(7)胚胎发育早期所需的营养来自一卵黄;
(8)受精卵分 裂,形成胚胎并植入子宫内膜叫着床(俗称怀孕)。
7.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褪去的是叶绿素而不是叶绿体。
8.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染色用的液体都是碘液。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5
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
开篇网小编精心推荐:
-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解析几何知识点 |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6、小肠中含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
7、适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特点:①小肠长5—6米②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壁
③皱壁表面有小肠绒毛
8、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情况
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胃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肠液、胆汁、胰液,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6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7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1、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2、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眼球白色部位)。
3、虹膜:有色素(决定人眼的颜色,黑色、褐色、蓝色等),中央的小孔是瞳孔。
4、脉络膜:有血管(给眼球提供营养)、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5、瞳孔:光线进入的通道,大小可以调节。亮光时瞳孔缩小,暗光时瞳孔扩大。
6、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
7、晶状体:双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折射光线,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8、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9、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8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
更多精彩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kp74.com/zonghe/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