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网 >地图 >读后感 >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实用九篇)

时间:2025-06-04 作者:开篇网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通用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篇1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细腻是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无法合理支配时间,只能让时间从他们的身边悄悄溜走。

“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是啊,时光匆匆,岁月匆匆,自然界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周而复始,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停留,永远不复返,那就是时间。自从学了《匆匆》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昨日之日不可留啊”。当你昨日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就会沉浸在高兴、喜悦当中,时间便从眉梢中溜掉。当你做错事时,便会埋在悲伤和忧郁之中,日子便从忧郁之中逝去。这样,时间就在你的喜怒哀乐中悄然逝去了,时间,它是不等人啊。我们这代青少年有理想,又抱负,但不能坐享其成。有些青年靠幻想来度日;想着以后该成就什么,怎样为国家做出贡献,甚至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来。让时间在幻想当中白白流失了。有的人,总把事情推到明天再做,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啊!古往今来,有多少的人在叹息时间之快。确实,时间的流速是让人无法预测的。人的生命有限,但如何才能让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出不朽的贡献呢?这就需要我们珍惜时间,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未来的成绩在于今天的努力,明天的理想是在于今天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把握时间,未来的成功才会向你招手。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篇2

源自对陈坤的好感以及希望以后能去西藏走走找找攻略的想法看了这本书,演员出身,行文用词没有作家那般严谨有序,话语很直白,不掩饰情感上的快与不快,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读者敞开,结合自身经历的见闻感悟,同样让人感同身受。为人处世,当明是非,辨善恶,坦然乐观,不畏艰难,如行者般勇往直前永不止步。附上书中的几句话:

1、人生的好与不好,都是值得珍惜的感受。我们唯有坦然面对并且乐观和感恩地往前走,才能融入到存在之中。

2、你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因为每一刻都是完全不可能重复的。我们的脚步不会蹚过同一条河流,我们不会再营造出同一个场景,就算你刻意营造,也不是这个时间,不是这个天气,不是这个心情。一切都是不可重复的。

3、世间没有偶然,只有巧合;而巧合,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意识对于各种因素的巧妙组合。

4、走起来,你才发现外面的风景如此美好。

走起来,你才知道你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浮躁。

走起来,你才了解一切都是庸人自扰。

走起来,你才体会困难都是过眼云烟。

走起来,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内心比脚走得快。

走起来,再不走,就被别人赶上了。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篇3

有让人感受到行走的力量,都说进藏的人十个有八个是带着故事来的。隔着文字感受的力量,跟承载身体高压负荷,高反行进中,去体悟洗涤心灵的力量,肯定是有差距的。很佩服进藏的行者,带着故事,在行走中变坚强,与过往释怀,与自己和解,身体上的加法,确是人生的减法。

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坚强。

—行走的力量

“我是这样的人,在看起来并不那么阳刚的外表下,有一个非常强硬的、抗耐力的心。”

“我的人生故事只准确体现着“巧合”爱上我的奇迹。”

“回到朴素的状态,看着那些鲜活的情感的表达,很好。真的觉得很好。当你经历过许多,经历过贫穷,经历过富裕,经历过暗淡,经历过繁华,你就会觉得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一切都很朴素。”

“自卑常常以骄傲的面目出现。人的自傲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时候过于自傲反倒说明你是自卑的。”

““真实”并不能当作“暴躁”的借口,特别是,不能假借“真实”的名义去伤害爱你的人。你,我,他,每个人都是。”

“原来海拔这个东西也像酒一样,曾经让你吃不消的一杯酒,在你有了“酒量”之后,却只能让你微醺。”

“我相信,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些我更喜欢的东西。对,没有重要与否,喜欢是第一位的。只有喜欢,才能真正投入,才能不计结果地往前走。”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篇4

每个人的心里,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在情窦初开的青涩年纪与他相遇,从此遥远地喜欢,默默地祝福,关于他的一切却在不知不觉地关注中,支撑起青春岁月里,那些最灿烂最明媚的日子,虽然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从未有过交集,他却成为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怀着不够单纯的初衷,早早预定下这本书!想要了解他的故事,为了更好了解自己。而越了解自己,似乎才能越明白别人!然而认真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阅读之前,期望从中得到的满足!

书捧在手上,很大很真诚是给我的第一印象,黑白海报作封面,整本书散发著沉静内敛的气质,心也静了!陈坤的文字,正如他自己,踏实干净,直来直往,不过分不张扬,没有玲珑剔透的词藻,更多的是心灵感悟,却如手术刀般冷静精准剖析自身内在,最为令人叹服!

书中有回顾过去遭遇的种种,也有自省名利双收后的迷失,亲情友情师生情父子情,时常让人动情落泪!陈坤就像水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不一样的颜色,每一种颜色,明灭自有它的光彩!

但最为触动我心的部分,还是关于“行走”,贯穿整本书的主题和线索!从为梦想坚持不懈地“大强和小梅”,到最后部分十位大学生的“行走日记”,每个文字浸润着眼泪与心血,也洗涤了我的心灵!他们一路上有争吵,有沮丧,有悲伤,有误会,互相争辩,挑战自我,与自己较劲,最后又团结在一起,特别真实动人!这些精神上的游民,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最朴素最高贵的梦想!

有时候最简单的道理,需要相同频率的人才能接收的到,而往往最简单的道理,也最难落实在行动上;简单如“行走”,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如何在行走中,去寻找早已丢失的赤子之心,如何在行走中,将内心磨炼的强大,如何在行走中,去贴近灵魂的本真!

很多人对西藏的神往,是虚荣心作祟,谁不想为人生履历添上值得炫耀的一笔;就像我看书前信誓旦旦对朋友说,今年一定要想办法加入他们的团队,跟着一起行走,阖上书页,我明白不用追随任何人的脚步,我可以走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行走”中,我们难得与孤独相拥,获得与自己安然相处的片刻宁静,心绪平稳而空寂,关照并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用最难忘的记忆,铺就印在我们心底的足迹!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和后悔,只有暖暖的回忆!

真心感谢陈坤书中的那句:没有人能替你承受,也没有人拿得走你的坚强!对现在的我来说,很受用。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篇5

我多么期待“行走的力量”是一场“开始宁静”的革命,一场可以重新导入内心世界的修行,一次开始抚摸自己灵魂的发现之旅。

By——陈坤

不得不说,买这本书也是一个巧合。再推荐书单了看到这本书,不过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写书的这个人——陈坤。明星写书,为的不过是炒作。但是,为什么他的这本书会在高中生品味书香推荐里?同时我也质疑,他不是专业作家,可以写好吗?抱着种种疑惑,我把它带回了家。

是的,我读完了。

我读了两遍。第一遍,翻开书,便一发不可收拾囫囵吞枣的看完了。然后,我发现我需要读第二遍。

这本书了的陈坤不是那个在聚光灯下在电视机里的那个陈坤,整本书,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贫苦的重庆小孩,到巧合的考上电影学院,接片,偶然出名,有所成就,迷失,找到自我。之中的章节穿插了“行走的力量—西藏行”的种种感悟。这本书了我看到的`是脱离名人身份,真真实实的一个人。“行走的力量“不如说是寻找心的旅程。

陈坤一起行走的十个大学生志愿者行走11天,32座大山,115公里,最高海拔5231米,这之间因为各种问题有过争吵,有过激烈的辩论,有过坦诚相见后的和解,陈坤说,他也曾质疑是否选择错了,后来发现,人生是一场有一场巧合的相遇,遇见了就是缘分,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缘来了好好珍惜,缘尽了自会分离。有些时候陈坤就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用最真实的一面去面对他们,所以有时他会暴躁的大发脾气,他想告诉同学们,有一天你会感激那个残酷对你的人。而同时他也发现,有些时候吵架发脾气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他在一路上自我反省,作为读者的我也同样在反省,有句话说:爱你的人有时得到的是你最尖锐的字眼。因为他们爱你,所以你肆无忌惮,这真的好吗。有时爸妈会用严酷冷漠的语气骂你打你,这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不愉快,你可能会记恨他们,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害你,有时你的动力,会让你铆着更大的一股劲。

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关于梦想的追逐。有两名大学生因为规则限制无法加入“行走的力量”这个活动,但他们为了自己的这个梦想跟在队伍后面走了一路。他们一路搭车到西藏,旅途虽然艰苦,缺氧,没钱一系列问题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在搭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能很简单的感觉到人性的闪光面,感觉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单纯交流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想太多了,利益冲突,各种冲突。或许在成长过程中人的心会变的坚硬,真实的自己会被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有时想想,世界也没那么糟吧,感觉一下世间美好的一面,拨开坚硬的外壳,露出柔软的内心,相信那些善意与包容,与世同乐。后来,对梦想的执着足以感动任何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成为梦的推动者呢,让他们进入队伍了也许能改变他一生呢,也许他就是未来那个有光芒的人。他们一起完成了梦想。有时候,我们对梦想不会那么执着,不仅仅是因为各种挑战与困难,还有时间的磨练,有时,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当初追梦的激情。但谁没有梦想?你为此努力了吗,尽力了吗,在种种重压下你坚持过来了吗,或许结果并不满意,但在这过程中你收获的更多。

我也很感动陈坤愿意与我们分享在他作为一个儿子,亲人,父亲,友人时与我们的异同,没错,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也有过彷徨,迷惑,被名誉充斥丧失自我再找到自我,他通过严格的反思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这是对繁荣保持警惕心,是对“恶魔”的反抗心,对清贫的敬畏心。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好的一个榜样,严格约束自己,不断调整前行。

只要你行走,就能与生命中的真相相遇。在行走中找到自己。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篇6

我不信巧合,我信命,但命也只能决定我的出生与死亡。

特意搜索了下陈坤——1996年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巧合报名下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我是觉得不可思议的。整本书大部分以种种巧合运气来解释自己的星途还是过谦得让人有些反感的。遇到改变人生的“巧合”,如果自己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用什么来承接他的到来呢?我喜欢陈坤的那种自信的描述,不需要他人的认可,而是自己在心里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自信进一步衍生出自律的约束力。化身为一位灵魂行者,不在乎快与慢,倾听内心的节奏。

长路无尽,用世俗的眼光看,路边再美的景也会似曾相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用过去和未来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用心灵与世界之魂沟通,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一样的是万物都多了一份俏皮的灵性。我修炼浅薄,没勇气去跋涉高原,几年前就有个想法,不在乎起点与目的地,就想单纯坐着公交走走停停,在这个已经生活了有三年的城市里穿行,走出大山看看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难忘那百里徒步,百公里骑行,有时路过那些熟悉的建筑,熟悉的地标时,感觉这城市也是有温度的。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篇7

记得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就特别想买,但是因为备战高考,就暂时搁浅了。高考之后又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这本书抛诸脑后了。这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到,于是在书店呆了整整一个下午把这本书大致翻了一遍,后来便觉得自己一定要要把这本书买下来不可,因为我没想到一向不爱流泪的我在书店竟然多次因为书中的文字而眼眶湿润。

认识陈坤是从《金粉世家》中的七少爷开始,所以我一度认为陈坤就是一个带点忧郁,有点耍酷,气质像梁朝伟但又不如梁朝伟成熟稳重的普普通通的男演员。但是这本书却让我明白,明星光环只是世人看到的表象,在内心深处,他与普通人无异。也许他只是比我们这些普通人多了一些幸运,用他自己的话描述就是“碰巧陪友人考学,我却考上了;碰巧陪同学试镜,我却被选中了;碰巧做演员,我却爱上了表演。无数的巧合在恰如其分的时刻出现,改变和游戏着我的每一个瞬间,所以,是‘巧合铸成了有趣的陈坤’。”当然,窃以为这只是陈坤自己谦逊的说法,如果只有“巧合”。而没有他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信念,又何来今日的陈坤?所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读完这本书,感动的瞬间实在是太多天多,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陈坤,他有辛酸有无奈,当他第一次看到自己孩子时的那种惊喜与彷徨,当他第一次听到儿子讲出五个字的开心与激动……种种他与儿子相处的细节让我觉得,原来,当爸爸是一种这么好玩儿又幸福的事情。

书中陈坤几乎是以自述的方式讲完了他这几十年的人生。从他小时候的家庭到他的大学时代;从他的事业低谷讲到他人生的高潮;从他的父母讲到他的儿子;从他的每一部戏讲到他因戏结缘的挚友;从他最初的梦想讲到他的“西藏行走”……总之,这不仅仅是他写的`一本带有自传色彩的书,更是一个在人世浮沉的普通人的心灵独白,我能够地感受到他的挣扎、痛苦、欣喜……也能感受到他的茫然、不知所措以至最后最完美的蜕变。虽说他的人生不可复制,我们可能也没有他那么多被“幸运”砸中的机会,但是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会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这个无常世界的风云变幻,如何对待自己随时可能潮起潮落的人生。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一旦成功,一旦从一无所有走到繁花似锦,便很容易在成功的喧嚣中迷失方向,也许我们渴望成功,追求成功的信念也很坚定,但是一直坚守内心纯真的信念却很容易崩塌,最终可能也就成了小王子口中最市侩的“大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一种境界,一种“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境界,要在现世人生里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式。

“打开挡光板,阳光穿过云层,照在拉萨的土地上,而天穹辽阔无边,寂然无声。此刻,我感觉自己像一只鹰,正在云中穿行,寂静。凝重、安详的云朵是我孤独的伙伴。我闭上眼睛,听风从耳旁呼啸而过,享受气流擦过‘翅膀’的速度,感受我的‘翅膀’所能承载的力量,心里充满骄傲的感动。”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篇8

偶然看到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以为书中是关于对西藏风景、风俗人情的描述。对于西藏,有种向往,大概是关于它的种种描述,风景如画,朝圣的圣地……有生之年,希望能用心去感受那里的一切。

像在自述的一本书,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书中没有对字词进行斟酌,就是简简单单地述说“行走的力量”这个活动,行走在西藏时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重点不在于对于这次西藏活动的阐述,而是就活动期间出现的问题,陈述这样的态度的缘由,追溯到他的经历。

喜欢他的坦诚,对于小时候生活的描述,迷失时的膨胀,重新找回自己后的他。没有人会是完美的,或许都有过自卑,对于不喜欢的过去,有的人选择逃避,将自己装扮得完美,认为现在的自己得配得上这样的自己,过去的就过去吧。我喜欢能正视自己,高傲、贫穷、自卑……如果不敢正视内心的自己,必然会很累,还要伪装,若然被别人提起那个自己,你的内心得挣扎一番。既然如此,不如学会接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坦然,就是和一切和解,这样的生活简单明了。

读这本书,感触颇深,一是对于亲情、友情的描写,二是对于自己的剖析。亲情跟友情不可估量,远比爱情重要,值得我们用力捍卫,而爱情可遇不可求,哪怕失去或者没有都可以。这一点,我感触颇深,二十又很多的我,仍然像个小孩,被亲朋好友宠爱着。而陈坤对于自己的剖析,那个自卑、自傲,甚至是在名利中迷失的自己,他都能正视,这一点真的有勇气。他说得对,要做自己,大众面前的他多多少少都有装扮的样子,但是也不忘做自己。

对于社会的影响,做公益不是作秀,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能体谅别人。在西藏盲童学校的那段描写,以及回忆自卑的那段文字,我懂这种感觉,或许有过自卑的人都会懂。不禁勾起我因为头发蓬松、枯燥而被笑话,因为有鼻炎打呼噜而被舍友叫醒的经历。那时候真的讨厌自己,为什么不是个正常的人,试过用剪刀胡乱剪头发,常常等别人睡着了才敢睡。不敢正视自己的那段日子过得有点痛苦,平时除了别人的玩笑,没有谁安慰自己,神奇得很,有一天自己想通了,目前我没办法改变,那就随意吧,之后常常自嘲,也过得自在。接受自己,跟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是对生活的一种尊重。

读这本书有共鸣,也会因为自己的经历而是维护别人的尊严,也希望能给别人一些启示,希望他们少走弯路。可是很少人会懂,甚至会被认为居心叵测,明明是一颗真诚的心,却被曲解,怎么办?没有勇气像陈坤那样坚持而有力,只能随意随心,能懂就好,不懂也罢了,而我不变。

做个善良的人吧。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篇9

终于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散文集的小说,作者是晋江人(大学好友有好几个也是)又是新闻人,所以阅读的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书的前面几个篇章还蛮耐看,收尾的几篇就有些“潦草”,谈谈感受比较深的几个。

开篇的《皮囊》讲阿太对死亡的态度,但更像在讲作者自己的观点,还是蛮赞同的。世间没有不朽的皮囊,终有一天皮囊会崩坏,而心在亮着,灵魂就不会彻底消亡。“生命原本轻盈,被太多欲望的污浊拖住。”

另外一篇写父亲的《重症病房的圣诞节》,细节的地方也直抵人心,大概是我也有相似的境遇。“从走廊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恐惧的路就像按照自己记忆走一条印象中很平坦的路,然后突然哪里凹陷了,一踩空,心直直往下坠。”这段走过病房走廊的心理活动,让我想起前几年父母车祸住院时,每天下楼买饭也要走过的那条走廊,有的病房是围坐家人的温暖,有的则是孤独患者的冷冷清清,有的人进来,有的人出去或者再也没出去。

还有几篇关于朋友关于理想的篇章,有些观点耐人寻味,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的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人与人关系的建立,显得那么充满偶然又似乎必然,我们的朋友参与我们的生活,改变了甚至塑造了我们的生活。”这句也很赞同,我在人生各个阶段的重要抉择前,几乎都有朋友的参与,从读书到志愿,从工作到辞职,朋友改变也塑造了我现在的生活。

因为读到了已然存在于内心的东西,所以读的时候才会有流畅的代入感吧……

本文来源:http://www.kp74.com/duhougan/4604.html